News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畢馬威提「新保險」概念

  •  
  •  
  •  

中國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眾安在綫(港股代號:6060)旗下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畢馬威中國KPMG正式發佈《保險科技:構築「新保險」的基礎設施》報告。報告首度提出「新保險」的發展理念,即保險科技構成的市場基建作為硬件,監管及市場規則作為軟件,持續賦能保險機構、監管及受保人,規範市場運行,促生構築一個更高效、更兼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生態體系。

眾安在綫首席執行官陳勁先生表示:「我們期待與保險生態內的各方共同攜手,通過構建保險業未來重要的基礎設施 — 保險科技,營造面向未來的新保險生態,走出保險科技的中國模式。

九成受訪者認為科技是保險未來發展的基礎設施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互聯網保險市場發展迅速,在過去五年間增長近20倍。互聯網保險不僅創造了保險行業的增量市場,服務於互聯網保險的保險科技也不斷成熟,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過去五年中致力於保險科技的探索、應用和輸出,並成立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專注於具前瞻性的金融科技的研究、轉化與應用。畢馬威則持續關注和服務於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此前曾推出全球金融科技百強榜單、全球金融科技風險投資季度觀察報告等研究成果。此次,雙方在經過廣泛的業界調研後聯合發表報告,並作為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首次研究成果展示,勾畫出了一幅保險科技發展的未來藍圖。

此前,報告方曾對保險公司、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數百位從業人員進行調研,結果顯示,98%的受訪對象認為科技是保險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或重要支持。70%的受訪者認為,保險科技在未來5年內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與此同時,受訪者還普遍認為,保險科技將有助於提高保險公司營運效率、降低經營成本、精准定位客戶、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而報告指出,源於互聯網保險的保險科技不斷吸納創新技術,拓展強化保險生態,正在成為構建「新保險」的基礎設施。

例如,大數據為保險公司在流程優化、產品設計、精算定價、客服服務和行銷推廣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比如,通過對場景數據的分析和挖掘,保險公司得以開發出基於氣象數據的氣象保險、基於運動數據的醫療保險、基於網購數據的退貨運費險等一系列創新型產品。

人工智能則促進了保險公司的在獲客、營銷推廣、客戶服務、自動理賠,同時防範潛在的保險詐騙行為。例如,在眾安保險,人工智能客服使用率已達到70%。美國保險公司 Lemonade 使用人工智能處理簡單小額的索賠案,可以在3秒內完成理賠和支付。

眾安在董秘王敏表示:「科技作為保險業重要基礎設施,越完整底層體系,越能實現對市場參與者的充分賦能,讓保險機構、監管和公眾擁有足夠的工具及手段共同促使『新保險』這樣一個良性循環體系的產生,令所有市場參與者獲益。」

科技讓保險高效、兼容、平衡、人文

隨著保險科技不斷的演進與發展,報告認為,科技將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持續賦能,通過優化保險業務流程,提升保險產品性價比,強化服務兼容性,提高風險管理水準,降低監管成本,促進保險行業轉型升級,構築一個更高效、更兼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新保險」生態體系。

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主管合夥人李樂文表示:「大數據等新科技的不斷湧現,帶來了保險行業在運營生態、高品質等方面的全面變革,推動整個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共用,助力保險實現普惠。保險科技作為構建保險業未來重要基礎設施的抓手,未來必定能夯實保險行業的本源初心,讓『新保險』更好地服務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新保險」體系下,保險機構運用科技將獲得更強大的營運能力和更高效的營運支援,使其有能力應對未來更富有挑戰的業務需求和競爭環境;保險機構不僅能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也能為普惠及新興風險等複雜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險解決方案;保險科技在確保創新的同時,也在底層支援保險體系的穩定與安全運行;保險機構不僅可以與用戶實現更人性化的交互,更能推動保險從「事後賠付」變為「事前預防、事中參與」模式,説明使用者減少損失。

比如,面對2017年「雙11」當天龐大的保單需求,眾安在保險科技的支撐下,實現了3.2萬單/秒的峰值處理能力。在車險領域,一些國外保險公司通過車載硬件設備獲取使用者的駕駛行為數據,在此基礎上不僅能夠提供差異化的車險定價,還可以幫助用戶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主動預防風險。

打造「新保險」基礎設施需要「軟硬」兼施

在打造「新保險」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科技的「硬件」,也需要監管法規和市場規則等「軟件」。

報告認為,科技與監管法規和市場規則共同作為基礎設施支撐「新保險」體系的運行。科技作為基礎設施的硬件部分,向市場參與者賦能;而監管法規和市場規則作為基礎設施的軟件方面,並通過與科技手段相結合,促進市場更加穩定和安全的運行。

「保險科技行至中段,保險與科技加速深度融合,但科技作為一種手段,在推動保險業發展時要遵循市場的內在規律,在監管框架下規範經營。無論從監管導向,還是從保險科技發展的角度,其目的都是改善和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包括運用科技手段説明解決信息不對稱、銷售誤導、理賠難等行業問題。」王敏如是指出。

王敏表示﹕「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保險行業提升運行效率以及行業透明度,從而降低監管成本,提升行業參與主體以及廣大保民的體驗。保險機構通過前沿技術的協同運用,深度挖掘新生態下的新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從而不斷優化和改善保險用戶的體驗。」

報告建議,保險公司可以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內部科技投入,一方面積極尋求外部合作,以此增強科技能力。科技公司在尊重保險行業特性和遵守監管及市場規則的基礎上,利用科技積極賦能,真正服務於社會大眾與實體經濟。監管部門在鼓勵保險科技創新的同時,健全技術標準及管理政策,並逐步建立起數位化監管系統。通過多方協同發展,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新保險」。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