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人造牛排」首問世!只要 3 週生產

  •  
  •  
  •  

近期以色列初創公司 Aleph Farms 推出了首款「人造牛排」,只要三週就能生成,但薄薄一片就要價 50 美元,不只`對環境更友善,也能減少畜牧中產生的污染。而為了讓人造牛排的問世更有話題,公司還請來名廚Amir Ilan烹飪,而口味怎麼樣呢?據說跟真實的牛排有七成相似。

何謂人造肉?

說到人造肉,像是素肉、火腿等大家一定不陌生,這類從豆、小麥等植物中提取蛋白質再加工製成,模擬肉的口感,但實際上吃過的人都知道,距離真正的咬勁跟香氣,素肉似乎還相差一截。

不過這次新出的人造肉,則是提取動物的乾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從細胞樣本到端上桌,過程只需要三週,也因為是從動物的身上提取部分細胞製成,口感與真實的肉非常相近。其實這樣的技術早在 2013 年就有實驗性的漢堡問世,不過當時成本高達三十萬多美元,此後才有如雨後春筍般的企業、科學家投入發展,致力於降低研發成本。

未來甚至不用再從動物身上提取細胞就製成肉品,這樣的過程沒有涉及到動物,所以不像先前的「基因寶寶」一事一樣充滿爭議,除了商機可期,這項技術對環境更友善、減少對動物傷害,或許過不久也不必再對動物施打生長激素。

肉食需求每年增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人每年消費的肉品數量,10 年前只有 74.4 公斤,2016 年時成長到 78.1 公斤,畜牧業中衍生出來的動物排泄物,更是台灣一大污染源。

一家研究人造雞蛋的美國食品公司漢普頓溪 (Hampton Creek Foods) 創辦人表示到 2050 年全球肉類需求會增長 100%,想必到時需要更大的土地養殖大豆跟玉米,長期下來溫室氣體的排放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據《華爾街日報》調查 2,100 名美國人,並為了確保調查中的偏見,故意不用「養殖肉」、「實驗室生長的肉」特定術語,而是描述此食材味道跟外觀看起來就像真的肉一樣,但僅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到超市會選用這樣的肉。

肉類市場大商機

據研究機構調查,未來的該人造肉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64 億美元。像是 2014 年「人造蛋」的研發計劃一出時,就吸引了不少知名投資人,像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及香港首富、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也加入其中,統計投資的金額超過 2300 萬美元 。


  •  
  •  
  •  

Chris

Chris Wong,主修新聞傳理,曾任職調查公司,細心發掘數據及真相,所有事情皆由微小因素所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