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機械人為製造業帶來五大效益 引領香港「再工業化」

  •  
  •  
  •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提倡「再工業化」並在不同方面為再工業化製造有利條件。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於2021政府資助基金博覽+「知己知彼 持續升級」研討會[1]中提到香港政府積極從基建設施、財政支援、人才培養、技術提升及推動科研等五方面推動「再工業化」。

政府亦與生產力局合作,注資 20 億為製造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提供財政支援 。「再工業化資助計劃」[2]能協助業界升級轉型,為香港的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這項資助計劃將涵蓋與所有生產線應用智能科技相關的費用,包括機械人技術,可見機械人在「再工業化」扮演關鍵角色。

國際機械人聯合會(IFR)預計到了2022年,在全球工廠工作的工業機械人總數將接近400萬。這是邁向智能工廠而持續作出的行動之一。在5G連接、工業物聯網(IIoT)、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等先進技術結合下,智能工廠可以達致前所未有的自動化水平。 

Epicor「2020年全球增長指數調查」(2020 Global Growth Index survey)以全球2,000 位商界領袖為訪問對象,結果顯示上述科技將於未來年半,對公司業務增長和競爭力產生直接而重大的影響。這些先進科技亦可讓人類在製造、造車和分銷等領域擔當更勝一籌的角色。

以下將列出機械人為製造業帶來五大好處:

一)讓機械人處理乏味工序節省開支

工廠內有很多工作都是單調乏味的,例如掃描工廠平面圖,協助工程人員重新配置和調整工廠效率。以往工人須走遍廠房,設置三腳架,再等待掃描儀完成工序,整個掃描工作需時兩星期。機械人的引用有助帶動工作專門化,把大部分來自公司內部的沉悶工作交給機械人處理。公司便可把資源投到其他地方,節省開支。

二)機械人為製造業大大提升效率

調查結果亦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指出求職者認為使用流動應用程式的公司比較現代化。相同數量的受訪者認為能於工作期間,以流動通訊設備來使用公司應用程式非常重要。

高科技製造業可使用機械人來巡視工廠狀況。員工可利用猶如電玩式設備操控該機械人,遙距設定移動路線,並透過鏡頭監察廠內情況。利用機械人可減少人手但增加巡視,為公司開源節流同時提升效率。

三)機械人將隨著人工智能升級而進步

調查顯示於未來12至18個月,AI 是可望對業務增長帶來正面直接影響的三大科技趨勢之一,而機械人顯然能夠受惠。

以四足機械人為例,它採用生產商稱為「運動型人工智能」(Athletic AI)的技術,完全掌控及明白每個動作細微之處。它不僅外形似小狗,亦能像小狗一樣打滾、握手、爬樓梯,以及在跌倒後糾正自己。最重要的是它透過人工智能不停學習,能夠與任何物件,包括人類,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與並非機械人的同事碰撞。

四)機械人能推動業務增長

不少智能工廠亦紛紛引進協作機械人(cobot)。這類機械人可與人類同事近距離安全互動,並可預先編程,協助人類同事處理任何工序,例如把貨物放上卡板以便運送,又或是準備緊固用的汽車零部件。

由於協作機械人可以輕易操作,並可減少工人接受技術培訓需要,所以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調查結果顯示,有41%受訪者指出工作效率提升,將有助公司克服未來12個月在推動業務增長上的挑戰。

五)機械人將開創更多崗位

調查中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需要增聘具備新技能的員工,及為現有工人技能提升和再培訓,緊握工業 4.0及5.0技術帶來的優勢。這些工人當中有不少將與機械人合作,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不少機械人栩栩如生,非常人性化。歸根究底,正因為機械人能夠代替人類完成單調乏味的工作,使人類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同時,在適當領域應用機械人,正是在製造業內實現高增值生產之「再工業化」的真締。



[1] 資料來源: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8/20210812/20210812_130036_195.html

[2]  資料來源:https://www.hkpc.org/sites/default/files/2021-04/reind4_3dec2020.pdf


鄧永泉為現任Epicor 亞洲區域副總裁,從事企業資源規劃軟件行業超過30年,對於亞洲區製造業和物流配送業的發展及數碼轉型,見解精闢獨到,尤其能助高級高管人員作出明智決策。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