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應用典範!利園八期遠程天秤系統安全高效率
建造業正面對勞工短缺及人才老化現象,特別是有一定危險性的高空工作如天秤機手,更難請人。協興建築在利園八期項目採用遠程駕駛天秤系統,融入人工智能 (AI) 和物聯網 (IoT) 技術,不僅提升工地安全,更大幅改善工作環境。同時,利園八期亦引進了「機電裝備合成法」,有效減少七成建築廢料。
高空工作的安全風險
利園8期是希慎興業與華懋集團合資項目,總樓面面積約110萬平方呎,預計2026年第二季竣工。該項目引進了多項建築科技,確保樓宇高質量的同時,也照顧工程人員安全。協興建築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達慈指出:「傳統天秤機手面臨高空工作的安全風險,亦需長時間在高空且細小的空間工作,面對如廁及用膳等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傳統天秤機手的痛點,協興建築開發了遠程駕駛天秤系統。機手可在地面的控制艙內,利用實時監控技術,掌握風速、吊重物重量等關鍵數據,並通過遙控設備操作天秤,從而大幅降低高空工作的風險,同時改善操控環境,有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多角度高清攝像頭
遠程駕駛天秤系統的地面駕駛艙還原吊運工作操作環境,配備了多角度高清攝像頭、AI視覺輔助和防碰撞偵測功能,並協助操作員實施精準吊運與安全評估。此外,物聯網技術支持天秤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控和雲端管理,大數據分析則為系統的施工決策、AI機械學習、自動化系統開發等提供數據基礎。系統支援遠程更新與故障排除,令系統穩定運行,並兼容未來技術整合。
遠程駕駛天秤系統的技術亮點 | |
遠程無線操作,改善工作環境 | 1.天秤手可在地面上的MiC控制艙內操作,無需爬上數十米高空,徹底消除高空作業風險。 2.配備人體工學座椅,提供舒適的人性化操作環境。 3.採用無線網橋技術,網絡延遲低於100毫秒,實現即時操作。 |
天秤手全程參與產品開發 | 1.天秤手參與設計開發,根據意見優化實時傳輸。 2.拉索與馬達的工作畫面與聲響,幫助判斷運行狀態。 3.控制台模擬傳統駕駛室,方便天秤手快速適應。 |
智能視覺輔助,極致精準 | 1.多角度高清攝像頭和視覺輔助功能還原高空視野,提供360度全景環境畫面。 2.超清低延遲鏡頭精準定位吊鉤,提升吊運工作的精確度。 |
多系統協同,提升效率 | 1.與傳感器連接,自動檢測設備狀態並實時反饋運行數據。 2.支援多台天秤防碰撞偵測,通過IoT技術實現動態調度,避免碰撞並提升施工效率。 3.AI偵測未經核准人員進入吊運區域並會發出警報。 |
數據驅動,實現可拓展性 | 1.支援遠程更新,隨時添加或優化功能。 2.每次操作數據自動上傳雲端,透過大數據分析支持機器學習,為未來自動化應用奠定基礎。 |
安全設計與緊急應變機制 | 1.配備腳踏控制對講機,確保操作時雙手不離控制杆。 2.實時監測運行數據,進入限制區或超重時發出預警,接近峰值時限制運行動作。 3.配備UPS緊急不斷電系統,確保斷電時安全停泊。 4.地面控制艙設有指紋密碼電子鎖與機械備用出口,確保緊急撤離安全。 |
機電裝備合成法
利園八期是全港首個以高成數「機電裝備合成法」完成風 (通風與冷氣系統)、火 (消防安全)、水 (供水排污)、電 (供電網絡) 四大範圍組裝的建築項目,進一步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希慎與建築顧問公司花了2年多時間作規劃及研究,收集承建商的意見,深入考量實際推行時會遇到的挑戰,並運用數碼科技,包括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及DfMA(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製造和裝配的設計)設計出周全精密的通盤計劃,務求在前期規劃階段已研究及關注風火水電組件的可製造性和可裝配性,並於總分包合約內明確闡述將「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相關分工細節及施工範圍,以便在本項目中最大化地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
利園八期:機電裝備合成法 (MiMEP) 實施詳情 | ||
涉及範疇 | 傳統做法 | 在利園八期實踐MiMEP時的做法 |
項目統籌 | 儘管有總承包商統領工地流程,但分包商(風火水電)各自施工,協調性不足。 | 增設 iMEP 統籌角色,專責協調所有分包商,由風/電分包商擔任iMEP主導及統領角色,提高分包商之間的配合程度。 |
物資處理 | 工人需耗時費力處理其他分包商的物資。 | 所有分包商將材料運往 iMEP 承包商設於珠海工廠進行模組組裝,再統一運往工地,以加快工程進度。 |
工廠組裝 | 各分包商可能在各自的工場或工地進行組裝,缺乏統一標準和管理。 | iMEP 承包商在珠海工廠進行模組組裝 (包括抽氣扇、消防裝置、供電配套等),並確保通過品質驗證,包上防水物料及穩固後就可通過港珠澳大橋運往加路連山道工地。 |
工地組裝 | 各分包商各自在工地安裝設備,不同專業在現場交叉作業,工序繁瑣。 | 預製模組運至工地後,以大型吊機及升降台進行裝嵌,工地人員只需核對模組安裝位置及接駁管道、電源,減少現場組裝工作,以提高組裝效率。 |
科技遙距監督 | 難以實時監控質素和管理進度。 | 廠房設置近15個監測鏡頭和巡邏機械人,實時透過視像監察質量和進度。 另外,每件模組均貼有專屬二維碼標籤以作識別,以便質檢人員現場檢查,保證模組的生產質素及工地裝嵌的準確程度。 |
建築廢料減少七成
流水作業式的組裝不但加快模組生產,還大幅減省工地作業時間。利園八期預計於2026年第二季竣工,預計完成組裝風火水電設備的時間會比傳統同類工程快一成;風火水電裝備成本將會減少,以及工地勞動力成本比傳統工程的低三成。環保效益方面,預計產生的機電工程建築廢料及機電工程碳排放將大幅減少七成。
「機電裝備合成法」為利園八期發展項目帶來的成本及環保效益 | |
模組數量 | 7,409組 |
預製比例 | 85% |
整體機電裝備成本 | ↓5% |
機電工程建築廢料 | ↓70% |
機電工程碳排放 | ↓70% |
工地勞動力成本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