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k Point Research

News

Check Point:全球網絡攻擊增8% 小心USB裝置感染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 (CPR) 發佈《2023年半年度網絡安全報告》,揭示今年第二季全球每週遭受的網絡攻擊激增8%,創兩年來最大增幅。網絡犯罪分子狡猾地將新一代人工智能與USB裝置等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結合起來,發動具破壞力的攻擊。

Read More
Reports

Check Point:教育、研究及醫療成網絡攻擊焦點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旗下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 (CPR) 發佈《2023年網絡安全報告》,過去一年發現,俄烏戰爭引致網絡攻擊數量達到歷史新高。Check Point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周秀雲指出,教育和研究行業仍是重災區,醫療行業所受攻擊較2021年同期增長74%!此外,網絡犯罪份子正利用ChatGPT,試圖繞過OpenAI的API限制,使用聊天機器人作惡意用途。

Read More
News

Check Point:11月香港最肆虐惡意軟件XMRig與Lamer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發佈11月最新版《全球威脅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木馬惡意軟體Emotet繼夏季以來再度來襲。Qbot自2021年7月以來首次位列排行榜第三位,全球影響範圍為4%。複雜蠕蟲Raspberry Robin攻擊顯著增加,通常使用惡意的USB隨身碟感染裝置。

Read More
Solutions

企業網絡安全第一道防線 Check Point夥Xenus推最強電郵安全方案

今天超過90%企業網絡攻擊源自惡意電郵,因此電郵安全解決方案不可缺少。全球領先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夥拍著名系統整合商思利科技 (Xenus Technology Limited) 推出電郵安全解決方案,能有效阻擋網絡釣魚、惡意軟件、盜竊帳戶及資料丟失,適用於Microsoft 365、Outlook、G Suite及常用雲端電郵系統。

Read More
Reports

Formbook仍是香港 9月最猖獗的惡意軟件之一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防止綱絡攻擊都是重中之重。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CPR)發佈了9月最新版《全球威脅指數》報告。Formbook仍然是香港9月份最流行的惡意軟件之一,影響了6.10%的機構。令人關注的是,Lamer木馬惡意軟件在此次排名中上升了4位,成為第二大惡意軟件,影響了香港3.17%的機構。

Read More
Reports

全球網絡攻擊增加42% 香港平均每星期遭785次攻擊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CPR)發佈其《網絡攻擊趨勢:2022年年中報告》,揭示網絡攻擊如何演變為國家級武器,包括全新關乎國家程度的勒索軟件攻擊方法和黑客行為,並指出勒索軟件蔓延成為頭號威脅。上半年,全球網絡攻擊每星期增加42%,香港機構平均每星期遭受785次攻擊。

Read More
Reports

CPR:每星期網絡攻擊次數較去年增加32%

全球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CPR)發佈了關於網絡攻擊趨勢的新數據。勒索軟件的前三大目標行業為政府/軍事、教育/研究及醫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遙距工作和學習增加、以及機構的支付意願,導致勒索軟件攻擊較去年同期增長59%。

Read More
Reports

第二季網絡釣魚攻擊常被假冒品牌:LinkedIn、Microsoft

我們要時刻警惕所信任的品牌被綱絡攻擊。全球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 (CPR) 發佈《2022年第二季品牌網絡釣魚報告》,重點介紹第二季網絡犯罪分子企圖竊取個人資料或支付憑證時最常冒認的品牌。社交媒體LinkedIn第二季繼續成為網絡釣魚攻擊最常被假冒品牌,Microsoft躍升至第二位。

Read More
News

Check Point 6月網絡威脅指數

網絡安全威脅使很多人對網上交易望而卻步。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Check Point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CPR)發佈了6月最新版《全球威脅指數》報告。報告稱,在 5 月底FluBot遭到打擊後,出現了一種名為MaliBot的全新Android銀行惡意軟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