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ir Ring 48隊伍晉身2024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賽20強
來自香港的Air Ring48 (簡稱AR48) 隊伍成功晉身本年度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賽最後20強。隊伍透過研發創新的冷卻裝置,旨在解決建造業工人面對的暑熱壓力問題,以保障工人在酷熱環境下的工作安全,提升他們的生產力。

專為安全帽設計的冷卻裝置,有效改善工作安全
- 隨著全球暖化不斷加劇,全球勞動人口均面臨極端高溫的風險,因而引致受傷以至死亡。據資料顯示,香港有高達六成的建築工人曾經出現中暑症狀1。
-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宣布20 組國際賽入圍隊伍,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隊伍,其入圍作品為安全帽冷卻裝置,這亦是香港連續第二年躋身最後20強。Dyson創辦人暨首席工程師James Dyson將從入圍名單中挑選出國際大獎得主,結果將於11月13日正式公布。
- 本年度國際賽20強入圍名單當中佔大多數為來自亞洲的參賽作品,中國、新加坡和南韓各佔兩席,反映亞洲地區的發明成功揚威海外。

應對暑熱壓力問題 – 為戶外工人設計的穿戴式冷卻裝置
自2021年起,香港每年所錄得的酷熱天氣日數(即最高氣溫達攝氏33度或以上)已超過50日2,對本地工人造成嚴重的暑熱壓力和健康風險。AR48是一款先進的個人冷卻裝置,它可以精準安裝於標準安全帽上,為戶外工作者提供針對性降溫。AR48將氣流巧妙地引導至最易出汗的部位,如頸後、頸側和耳背。根據AR48團隊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該技術能大幅降低皮膚溫度高達3.20°C,並降低核心溫度0.67°C,為全身帶來清涼感。
AR48重量僅為150克,可在低至30分貝的靜音水平下順暢運行,是一款舒適度高、操作簡便的穿戴式裝置。它可以輕易安裝在安全帽上,確保不會為工人造成干擾。AR48同時具有防水及抗衝擊性能,符合業界安全標準,相當適合於嚴苛的建築工地環境下使用。
AR48已在今年9月初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 設計大獎,並贏得5,000 英鎊獎金。入圍國際賽20強後,AR48將與其他隊伍競逐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獎項。國際賽冠軍則會由James Dyson親自挑選,將於11月13日公佈。
James Dyson設計大獎設立於2005年,是一項國際性的設計比賽,旨在鼓勵和表揚新一代的設計工程師。比賽今年在 29 個國家舉辦,已透過頒發逾 100 萬英鎊獎金,資助超過 400 項發明。James Dyson設計大獎由James Dyson的工程教育慈善機構James Dyson基金會籌辦。

力求完美 – Air Ring 48的研發過程
AR48背後的工程師是三位來自香港大學的學生,包括麥宇韜、李澤富和王正謙。他們留意到建築工人長期面對惡劣的戶外工作環境,因而受到啟發,希望針對建築工地創造一個革新的降溫方案,改善工作安全,並減低工人患上熱疾病的風險。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和嚴謹的設計流程,團隊成功打造出第48個產品原型。他們結合數碼化工具建模和傳統手工方法,如摺疊紙板和塑造黏土等,精細調整裝置比例、改善氣流,並打磨觸感細節。接下來,他們正著手進一步的產品開發,包括進行製造試驗和防水測試。長遠而言,團隊希望將這項突破性技術推向國際市場,以改善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建造業工人的工作條件。
當得知AR48晉身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賽最後20強,王正謙表示:「晉身國際賽20強對我們團隊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也是令人振奮的里程碑。這不但肯定了我們的努力,亦推動我們繼續改善這項發明。我們十分期待不斷完善這個項目,努力將我們的願景化為現實,為工人的安全及健康帶來正面影響。」
Dyson可持續發展工程師兼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賽20強評審委員Sam Dill表示:「Air Ring 48團隊的反覆設計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採用了全面而紮實的產品開發方法,透過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廣泛測試、反覆製作實物原型並持續收集數據,不斷對產品進行改良,使其脫穎而出,成為20強的有力競爭者。團隊充分研究了市場上現有的同類產品,深入了解它們的特點和定位,從而確保自己的產品能夠別樹一幟,同時通過切實的性能提升,展現出了卓越的競爭優勢。
國際賽20強入圍名單
作品名稱 | 簡介 | 發明者 | 參賽國家/地區 |
Air Ring 48 | Air Ring 48是一個解決建造業工人暑熱壓力問題的安全帽冷卻裝置。 | 麥宇韜、李澤富及王正謙 | 香港 |
Co-Jump | Co-Jump是一款符合人體工學及應用人工智能的中風復康手套。 | 李元靖、詹菁、關順梓、虞添麟、李俊楷、錢青雲及韋一 | 中國內地 |
DysphagiaDynamics | DysphagiaDynamics是一個便攜式、非侵入性的吞嚥困難評估及復康系統。 | 朱兆鵬及何琦 | 中國內地 |
Flying ear pressure regulator | Flying ear pressure regulator是一款在飛機升降時用於調節耳部壓力、舒緩不適的產品。 | 鄭亦珊及小林文也 | 台灣 |
Airxeed Radiosonde | Airxeed Radiosonde是一個可控制襟翼裝置,用於引導無線電探空儀在測量天氣後返回目的地,以便循環使用。 | Shane Kyi Hla Win, Danial Sufiyan Bin Shaiful | 新加坡 |
Mammosense | Mammosense是一款旨在提升乳癌篩檢舒適度的乳房X光檢查感應器。 | Luke Goh | 新加坡 |
TAILWIND | TAILWIND是一款利用氣流降溫的工地安全帽。 | Youngki Kim, Jisu Kim, HyeonJun So, Seunghun Jeong | 南韓 |
Oxynizer | Oxynizer是一款為發展中國家設計的非電動製氧機。 | Kyeongho Park, Jiwon Lee, Jiwon Kim, Yeohyun Jung, Seung-Jun Lee | 南韓 |
Athena | Athena是一款用於化療後的便攜式頭皮降溫裝置。 | Olivia Humphreys | 愛爾蘭 |
Cap Snap | Cap Snap是一款多功能醫療工具,可用於安全拆除壓蓋和開啟安瓶。 | Jack Pugh | 紐西蘭 |
Concavix | Concavix是一款為手部發育不全人士設計的調適型滑鼠。 | Jonathan Lopez Calderon, Raúl Hernandez, María de Lourdes Zaldívar Martínez | 墨西哥 |
finGrip | finGrip是一個適合行動不便或輪椅人士使用的導管系統。 | Philipp Niechoj | 奧地利 |
Moii | Moii是一款專為患有囊性纖維化的青少年設計的氣道清潔治療訓練套件。 | Yuchen Lan | 瑞典 |
OcularSky | OcularSky是一款價格實惠、安裝於智能手機的眼底相機。 | Houssam Hammoud, Mohammad Yaman Al Aref, Mohamad Hammoud, Mayar Jabouli, Wessam Shehieb | 阿聯酋 |
Peter | Peter是一個為柏金遜症凍結步態患者設計的穿戴式生物醫學設備。 | Jonathan Fisher | 英國 |
PulpaTronics | PulpaTronics是一款可回收的紙質RFID衣物標籤。 | Adonis Christodoulou, Barna Soma Biro, Chloe So | 英國 |
Pyri | Pyri是一個仿生、以生物為基礎的早期山火偵測系統。 | Richard Alexandre, Karina Gunadi, Blake Goodwyn, Tanghao Yu | 英國 |
Social Plast | Social Plast是一個經濟實惠的塑膠回收系統。 | Johannes Kastner | 德國 |
Sorbet | Sorbet是一款由紡織廢料碎片製成的隔音面板。 | Sze Yek | 澳洲 |
The Reef | The Reef是一個生態過濾器,可抑制水中藍綠藻的繁殖。 | Anton Vervoort | 比利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