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 明年開辦低空經濟碩士課程
香港理工大學於11月19日舉行「航天航空科技創新高峰會」,50位嘉賓講者在專題論壇上分別聚焦深空探測、火箭和衛星技術、新太空經濟、低空經濟、初創機遇等議題,分享心得與研究成果。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7位,並以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為定位,將繼續運用我們在科學、工程和研究方面的實力,為航天領域的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理大加入國際宇航聯盟 展示七項前沿研究項目
滕校長續說:「理大致力於促進航天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去年,理大成為香港首個加入國際宇航聯盟的高等教育機構,該聯盟擁有來自全球77個國家、超過500家領先企業會員。上月,理大科研團隊也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展示了七項前沿研究項目。」

「航天航空科技創新高峰會」在理工大學校園舉行,設有五個專題分組論壇,分別以「探索企業家如何利用科研成果把握太空經濟機遇」、「香港低空經濟發展」、「工程—低軌道衛星和火箭」、「太空探索:科技與科學」及「太空商業化」為主題,促進與會者就技術創新及發展、行業趨勢及應用等範疇交流意見。
專題分組論壇另一亮點為理大與兩個業界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太空商業化」論壇,理大與創星匯(香港)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推動太空科技的發展,並將合作創立一個「航天產業發展加速器」,為新太空經濟及相關產業培育未來人才。

低空經濟人才培育、學術研究和技術轉移
在「香港低空經濟發展」論壇,理大與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就促進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與實踐、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和技術轉移開展合作。同場,理大舉辦低空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儀式,邀請到立法會議員兼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議員、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副會長、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鄧淑明博士主禮。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指:「低空經濟正是國家大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引擎之一,理大積極支持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的發展,包括城市景觀中的無人機包裹遞送和無人機運輸系統。在人才培訓方面,理大亦將於2025年9月開辦低空經濟碩士課程,獨特的跨學科課程兼顧技術研究及商業營運,教學內容涵蓋航空硬件方面的飛機設計,至民航軟件方面,包括空域管理、航道規劃、貨物以及人流運輸,全面培育低空經濟所需的專業人才。」

設計和管理低空空域 利用無人機運貨
理大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匯集來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土地測量及資訊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物流及航運學系的專家學者,專注於兩個關鍵領域:基礎設施部署與低空空域營運,以及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的開發。第一個領域旨在有效設計和管理低空空域,確保其安全高效的使用。第二個領域則聚焦於開發先進技術,確保飛行器能夠在低空空域中,即使在挑戰性的情況下,也能安全飛行。研究中心目前已展開研究低空空中交通管理、利用無人機運輸貨物等項目。透過應用研究,理大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將提出針對在香港使用無人機的操作守則,並聯同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修改或制定新法規的政策建議。

航天航空科技創新高峰會展現理大在多個領域的跨學科科研實力和優勢,理大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與高等教育界、研究機構和業界夥伴緊密合作,以教育、科研和知識轉移為社會帶來有價值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