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透過雲端實踐ESG目標

  •  
  •  
  •  

世界各地企業強調「碳中和」的概念,一些領先的企業已經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 (ESG) 等議題納業務指標。香港政府去年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宣佈香港將致力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仍然會有一些企業認為實踐ESG的過程會破壞一貫良好的營運模式。

根據甲骨文公司今年發布的「No Planet B」調查,94%亞太區受訪者認為社會缺乏進展、40%受訪者將其歸咎於人們忙於處理其他優先事項、43%受訪者認為人們更加重視短暫利益而不是長期利益。在企業及投資者的角度,考慮ESG元素並非錦上添花,而是可持續增長的必要策略。企業實踐ESG目標時可利用各種方法節省成本,同時達到可持續發展及提高營運水平的目標。雖然雲端服務為現今企業廣泛應用,企業卻不了解它如何為實踐ESG目標。

雲端方案為企業營運帶來優勢,例如降低能源及數據中心維護成本。這些優勢已為實踐ESG目標建立良好基礎。以下探討三種不同方式,了解數據或應用程式遷移到雲端將如何協助企業實踐可持續發展。

減少用電量

企業都需要數據儲存地方來管理數據,相比自行配置獨立數據中心,租用雲端數據中心的效益更高,企業無需再長時間啟用數據中心,大大減低電力成本、碳排放、熱能等。另外,選擇引入可再生能源的雲端供應商可更進一步減低能源消耗,例如Oracle雲端設備自2015年已降低45%以上的碳排放量。

建構綠色供應鏈

企業轉移數據至雲端後,原先建構和維護數據中心的硬件成本轉至雲端方案服務成本。全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由個體企業整合至雲端供應商,亦將形成綠色供應鏈。對企業而言,轉移數據至雲端不單節省成本或數碼化,亦是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步。以企業Unilever為例,它們使用Oracle解決方案提升運輸效率,加速可持續發展。企業亦可即時了解車輛使用率,而成功為車隊減少約2900萬行駛里程,同時令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貨櫃使用率亦提高了10%。

加入循環經濟圈

企業使用雲端服務能藉此加入由電子零件製造商、雲端數據中心供應商、電子廢物回收商組成的循環經濟圈。由於可持續需求上升,經濟圈研發更多高效能雲端。現時雲端受惠於這個循環,已 能從更多層面減低碳排放,包括建構更密集數據中心提高使用率、優化數據中心環境設計以減低環境破壞、以及更有效回收及再用淘汰硬件以減少製造電子廢料。而企業因經濟圈技術上升而能使用更優質雲端方案,既可實踐ESG目標,又可提升自身營運。

此外,雲端並非一體適用,所以尋找雲端方案時應了解雲端架構,評估並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首先,了解供應商方案如何實踐環境保護目標,例如數據中心系統、公司政策和程序如何提高可持續效益及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另外,企業可留意供應商數據中心的能源及碳排放使用,若供應商採用可再生能源,無疑能為環境進一步減低污染及消耗。企業亦應關注供應商如何管理數據中心設施和設備,評估它們的可持續採購及電子廢料處理政策、以及能源使用效率 (PUE) 和用水效益 (WUE) 等指標。

可持續發展不應再被忽視,如果企業不再投放資源推動自身ESG發展,將會失去市場、客戶、員工及投資者的信心。透過適當的工具,我們可以運用ESG更好地整合企業資源,成為企業文化核 心。我們亦不可再以善盡「社會責任」的心態達成ESG目標,卻應以「共享價值」的觀念看待ESG,企業在處理社會的需求時亦可為客戶、員工、投資者、社會各持份者,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的地球創造更多價值。


作者簡介:甲骨文公司副總裁暨香港及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盧偉權

盧偉權於2015年5月加入甲骨文公司,領導和推展甲骨文在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業務營運。他在資訊科技行業擁有超過30年的經驗。他於1986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MBA學位之後隨即加入NCR香港分公司展開職業生涯,在1997年離開NCR香港分公司時擔任NCR香港區副總經理。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