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Supplement 2018News

裘錦秋中學(元朗) 專注發明創出路

  •  
  •  
  •  

STEM教育盛行,施政報告表明致力把香港建造為智慧城市,科學與工程相關工作前途一片光明,不少學校亦為STEM教育出謀獻策,帶領學生儘早學習STEM學科知識,為日後升學與就業舖路。本刊採訪裘錦秋中學(元朗),該校於多項創科比賽屢獲殊榮,校內充滿濃厚的創科氣氛,吳偉力副校長指出:「我們透過創科比賽激發他們的潛能,引起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找出路,回饋社會。」

●右起電腦與數學科李俊達老師、副校長暨課外活動主任吳偉力及蕭兆廷同學。

研發智能環保電動車闖名堂

根據教育局指引,學校可藉課外活動推廣STEM教育,裘錦秋中學正以此為大方針,他們致力在校內推廣創科比賽,同時參與學界比賽。本年憑發明環保電動車勇奪去年由職業訓練局舉辦的「新能源新世代嘉年華及中學太陽能車設計比賽」最佳能源效益獎季軍,帶領學生團隊參與比賽的李俊達老師和蔡玉寧老師指出此道路並不容易:「由數年前開始我們 已參與電動車設計比賽,起初我 們都沒有甚麼經費,很多材料都 是拾荒而來。自從我們近年贏得比賽後,得到不少經費,加上經過多年 的經驗,成功研發是次獲獎的第三代智 能電動車。」

●蔡玉寧老師本身從事科學研究廿多年,十年前轉職教師,憑自身是工程師和科研經驗教授學生工程知識,並帶領學生參與比賽。

推動環保是該校的宗旨, 因此他們的第三代電動車可由太陽能發 電支援,構造與一般電動車無異,具備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訊號燈、響號、車 頭燈、指揮燈等,充滿電可行走三十公里,並由機電工程署檢驗和發出牌照,能夠在馬路上合法地行走。

●由裘錦秋學生團隊發明的環保智能電動車,性能上媲美一 般汽車,成功勇奪新能源新世代嘉年華及中學太陽能車設計比賽」節能獎季軍。
●學生團隊把油箱換成電池發動,並把車輛智能化。

「數理週」營造濃厚創科氣氛

「參與比賽除了幫助我們獲得重要的經費和資源外,最重要的 是藉發明比賽激發學生對STEM知識的渴求,同時發掘學生們在STEM上的潛能,幫助他們能夠自主學習,解決難題,培育正確 的學習態度。」李俊達指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數 理週」,學生須按主題提交科學作品,如製作小車輛並解釋發動原理、研究動能的「慢落珠」、以回收材料製作望遠鏡等。李解 釋,學生在提交作品後,需要向其他同學解說,他們會製作簡單工作紙作,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深入了解所有作品的原理。

●「慢落珠」模型作研究力學之用,其奧妙是如何設計軌道讓球狀物體以最長時間滾動。

學校藉此機會發掘具備潛力的學生,以師徒制名義報名參加校外比賽,除了贏得獎金和名氣外,最重要的是有機會讓學生到外國 交流,如美國、韓國、台灣和歐洲(瑞典)等地區。副校長暨課 外活動主任吳偉力指出:「到外國交流這獎品遠比一切有意義, 學生藉此開闊眼界,對他們的出路和前途有莫大裨益。本校的學生大都是基層為主,能夠爭取到機會到訪外國是非常難得。」

● 裘錦秋中學一眾團隊到訪瑞典交流,圖為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月台。

科研倒流效應

注重比賽是否表示只有一小撮人受惠?吳偉力對此解釋:「我們參加比賽絕對不是只為『拔尖』,相反,主動參加比賽的同學成績並不是出類拔萃。每當他們外出比賽,其作品就會含有很多STEM元素,我們會借助這些作品回校向學生教作,這就 是『科研倒流效應』。」比如該校得獎的電動車,參賽者須明瞭電流、電阻、加減速、摩打、光電轉變效應等原理,他們有了相關知識,就能回校指導同學,老師亦可借這些作品教授課堂知識。

此外,創科比賽常要求學生有良好演示技巧,老師亦借此機會訓練學生的表達和語文能力,提升他們面對群眾的信心。假如學生因參與比賽而缺席課堂,該校老師亦會以半私人補習形式為學生補課,避免他們因比賽而疏於學習。

● 由學生發明的「教員呼叫系統」,落地應用在教員室,以WiFi形式讓學生簡易尋找老師。

如常教學生編程

校外贏得掌聲,校內教育同樣有聲有色,裘錦秋中學在STEM學科上不遺餘力。電腦與數學科老師李俊達指出學校依照教 育局課程指引教授STEM,從中一開始就培訓IT與科學,他表示:「學生從中一級開始就學習運用APP,為中二開始的編程課程奠定基礎。中二及中三級分別學習code.org和App Inventor,這些都是入門級編程軟件,我們除了教授知識技巧 外,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思考,學習計算思維。」因此,每節電腦課後都會有一些小問題讓學生解答,訓練難題解決技 巧,學習思維模式遠比課本知識更重要。

● code.org是一套專門為青少年而設的編程軟件。

最後吳偉力總結,學習並不是單看成績,透過比賽亦可促進自主學習,這亦是終身學習的最重要態度。他指出,部分學生因比賽成績而獲得大學入場卷,他寄語學生,不論成績如何,最 重要的是認清出路,並專心一致向目標進發,主動追求知識。

編輯報告:比賽闖出路
不少學校都重金投放資源發展STEM,尤其在課堂裡。但裘錦秋中學卻相反,藉比賽增取資源以換取更多創科空間,正 好體現「因材施教」精神,沒有強行在課堂上向所有學生教授艱深的編程知識,相反因應學生的興趣而進行個別培訓。
裘錦秋中學(元朗)
電話:2445 0228
網址:www.jccssyl.edu.hk/home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