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商湯AI帶你化身數碼空間故宮文物修復師

  •  
  •  
  •  

近日,由故宮出版社出版,歷經近一年時間調研策劃與製作的電子出版物《我在故宮修文物》發佈,這也是故宮出版社推出的首個數碼產品。該產品由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基於SenseMARS數碼貓AR文創平台創作,創新地將AI+AR技術應用於國寶修復場景中,探索和開創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AR數碼空間新體驗。

故宮推出首個交互式電子出版物《我在故宮修文物》

讓體驗者不僅可以沈浸式地遊賞於故宮養心殿實景數碼空間中,還可以親自動手體驗中國古代最高級別古建修復技藝中的「傳與承」,感受故宮古建大美所在,更可以根據不同的修復任務線完成守護文物、保護文物的時代使命,成為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此數碼產品是商湯與故宮出版社在傳統文化領域緊密合作的又一成果。

商湯與故宮出版社在傳統文化領域緊密合作,探索和開創了AR數碼空間新體驗。

《妙頂金龍——彩畫之美》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數碼產品的首款作品,對故宮古代建築遺產中官式彩畫修復技藝進行了拆解與揭秘。通過虛實結合的互動方式,它將讓體驗者置身於1:1等比例還原的故宮養心殿數碼空間「紫禁妙境」AR數碼空間中,圍繞「游」「史」「修」「美」「傳」五大主題體驗,完成修復任務,並瞭解文物背後的歷史與典故,感受與領悟中國古建特有的審美境界,最後還可以將修復成果與好友分享。

透過數碼貓AR 實景體驗文物修復

通過數碼貓APP,體驗者只須手持手機或平板電腦,輕碰內嵌加密NFC芯片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純銅金屬卡牌進行激活,結合Marker識別技術驗證身份後,即可在實景空間中打開並穿過虛實交融的「穿越門」,獲得「古建修復館守護令」,化身文物守護官和修復師。在AR數碼空間中,體驗者可以近距離360度接觸到平日只能抬頭仰望宮殿內的官式天花彩畫,並在著名大國工匠的指導下,「親手拿起」吸塵器、羊毛刷為文物除塵,使用汁漿、明膠、刷子等工具為文物加固,使用瀝粉套件、上色刷等為文物重繪,讓文物「修舊如舊」,重獲新生。

在AR數碼空間中,體驗者可以實景體驗文物修復。

「故宮及其收藏的文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有靈魂、有生命。」故宮出版社章宏偉表示,「當我們走進5G時代,快速奔向未來的同時,讓「最未來」的科技賦能「最古老」的世界遺產。此次故宮古建修復與保護的闡釋與宣傳工作,借助商湯科技的人工智能技術,得以將世界級的國寶修復秘訣對公眾傾囊相授,讓塵封的古建文物重新煥發奪目光彩,讓更多人能參與到文物保護事業當中,能感受故宮文物和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數碼產品的技術支持平台,SenseMARS商湯數碼貓AR文創平台整合了商湯原創領先的AI技術能力以及創作工具,可提供完整覆蓋從鑄造、認證、確權、展示和流轉等環節的全鏈條服務。此次基於故宮出版社對我國文物修復歷史與內涵的深度挖掘,商湯將NFC加密、AR、Marker等技術與故宮文物保護研究與出版工作相結合,同時融合了故宮古建專家給予的細緻學術指導,中正地呈現出了中國官式古建修復的理念。

商湯科技數碼文娛事業部總經理欒青表示,「商湯數碼貓AR文創平台一直致力於通過最前沿的創新科技來弘揚優秀文化IP。《我在故宮修文物》數碼產品是商湯與故宮出版社攜手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的又一次發掘和創作,希望通過沈浸式的體驗,讓普羅大眾近距離接觸故宮文物,親身體驗延續了千年的宮廷技法和其中的精髓。我們也希望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橋梁,為傳統文化和數碼產品的融合創造更多交匯點。」

體驗者可在數碼空間中彩畫重繪,沈浸式感受中國官式古建修復的理念。

商湯發佈《數碼文創產品破局之道》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商湯賦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又一款極具價值內涵的原創作品,成為以數碼產品弘揚傳統文化的創新典範。當前,我國數碼產品市場儘管發展迅速,但也存在「重發行而輕質量、重形式而輕內容、重投機而輕價值」等短期逐利行為,不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以及助力國家文化數碼化戰略。對此,商湯此次還同期發佈《數碼文創產品破局之道》白皮書,提出了「回歸內容本質,以實為本拓展‘長坡厚雪’的價值邊界」核心理念。

白皮書指出,以優質內容為「神」,以創意為「魂」,以科技為「骨」,通過三大要素共同構成的數碼產品「鐵三角」模型,夯實數碼產品的價值內涵。同時,數碼產品的創作還要「守正出奇」,探索「以實為本」的模式創新,並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積極拓寬數碼產品的價值帶寬。

商湯同期發佈《數碼文創產品破局之道》白皮書。

商湯數碼貓積極探索文化IP與科技融合的新方式、新體驗,致力於打造沈浸式文化創意「一站式」生產底座,堅守文化初心,注重IP深度和廣度的內容創作,創造虛實交互的內容體驗。憑借領先的AI和MR技術以及全鏈條服務能力,商湯將聚合IP方、創作者、用戶三方關係,通過「產品力」和「用戶力」的雙重構建,豐富數碼產品的價值內涵、探索行業融合應用創新,助力實體經濟和數碼經濟的協同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