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聯:香港數碼詐騙飆升近20%
環聯發表最新《全球數碼詐騙趨勢季度調查報告》,發現自疫情以來,源自香港並針對企業的數碼詐騙不斷增加。其《全球消費者脈搏調查》亦顯示36%香港消費者近期曾成為數碼詐騙的目標。
環聯運用其旗艦方案組合 — 以風險為基礎的身份驗證及詐騙分析系統 — TransUnion TruValidate,分析數十億宗交易,以及超過4萬個網站和應用程式的數據,歸納針對企業的詐騙趨勢。
調查發現,與2019年3月11日至2020年3月10日(疫情前)比較,在2020年3月11日(即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當日)至2021年3月10日這段時期源自香港的可疑數碼詐騙比率飆升了19.25%。
環聯亞太區首席產品官殷虹指出:「騙徒經常尋找可以讓他們利用的世界大事。新冠疫情及因居家隔離措施而急劇加速的數碼化,成為網絡時代前所未見的全球事件。我們在過去一年根據詐騙指標篩選出數十億宗的交易並加以分析,發現我們對抗疫情的同時,亦在與數碼詐騙對抗。」

消費者成詐騙目標
環聯亦於2021年3月5日至22日期間進行《全球消費者脈搏調查》,其中有785名香港消費者接受訪問,初步結果顯示,有36%的香港消費者指在過去3個月內曾成為新冠疫情相關詐騙的目標,較去年同期增加20%。回顧2020年4月的調查,當時有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成為新冠疫情相關詐騙的目標。
調查中44%Z世代(1995年至2002年間出生)表示他們曾成為騙徒的目標,與其他各年齡層相比人數最多,其原因在於越年輕世代越常上網。其後則為千禧世代(1980年至1994年間出生),百分比為40%。此外,報稱成為新冠肺炎相關數碼詐騙目標的香港消費者中,網絡釣魚(phishing)為最常見的詐騙類型,有37%受訪者表示曾收到網絡釣魚訊息。

詐騙類型及對行業影響
環聯分析下列行業,比較疫情前後兩段時期,以下行業所接獲的可疑詐騙個案百分比的變化們,當中以物流及電子遊戲受影響最為嚴重。疫情期間可疑數碼詐騙比率如下:
行業 | 源自香港的疑似詐騙比率變化 | 全球疑似詐騙比率變化 | 全球最普遍的詐騙類型 |
物流 | 199.43% | 4.87% | 船運詐騙 |
電子遊戲 | 121.50% | 48.40% | 種金 |
金融服務 | 38.22% | 57.49% | 身份竊取 |
社區(網上約會、論壇等) | 36.46% | -11.10% | 虛假資料陳述 |
電訊 | 15.84% | 57.52% | 信用卡詐騙 |
博彩 | 3.82% | 54.81% | 違反政策/許可協議 |
保險 | -16.60% | 32.52% | 幽靈經紀(Ghost Broking) |
零售 | -19.50% | 38.71% | 詐騙廣告 |
旅遊及休閒 | -44.70% | 29.68% | 信用卡詐騙 |
結果顯示,源自香港並針對物流公司的數碼詐騙大幅攀升,錄得接近兩倍升幅(199%),是疫情期間一個相當顯著趨勢。同樣,受到限制措施促使更多人留在家中,並花費更多時間玩遊戲。這些交易令騙徒有機可乘,源自香港且針對電子遊戲的可疑詐騙因而飆升超過一倍 。
殷虹指出:「疫情期間,更多人在網上購物,騙徒知悉商品必須經由物流公司送遞,他們的目標是將客戶的真實訂單盜貨轉運,或者利用遭入侵的消費者帳戶下達欺詐性訂單,即先以真實客戶地址作為發貨地址,在發貨後再將其轉運。面對威脅,消費者期望商業機構能夠保護他們的交易,同時亦能享有方便的數碼體驗和服務。能夠兼顧兩者平衡的商業機構將成為消費者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