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建香港採「設計及建造」及「組裝合成」建鯉魚門及竹篙灣隔離中心

  •  
  •  
  •  

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下稱「中建香港」)於去年2月至11月期間,完成了鯉魚門 (Site A及Site B) 防疫隔離中心及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一期B及第三期B)四個工程項目的設計及建造。

透過運用「設計及建造」(Design & Build)模式及「組裝合成」建造(MiC)技術,中建香港提高工程效率和質素,分別用25天、55 天完成设计及建造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项目Site A及Site B,並用73天、88天完成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一期B及第三期B,提供合共近2000個採用組裝合成建造技術(MiC)檢疫隔離單位,完成香港首個新建檢疫中心及項目,填補了香港檢疫中心的設計空白,樹立香港快速建造的標桿,在香港抗疫中發揮了作用。四個工程項目均較原訂合約工期提早完成,體現中建香港貢獻香港社會及「一次做妥,次次做妥」的擔當。

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A區)為本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技術完工的工程項目,整體工程用了25天,興建了118間隔離單位和附屬設施以及周邊景觀工程。

中建香港團隊能在短時間內有質量、有標準建成防疫隔離中心,首先因使用「設計及建造」模式承建。此建造模式講求設計及建築工程同步進行,因此團隊與各政府部門、分判商及供應商於工程期間保持緊密溝通與協調,確保防疫隔離中心内的每個隔離單位能符合衛生署對房間的空間佈局、通風、潔污分區、室內衛生、感染控制、醫護人員操作習慣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檢疫人士及醫護人員安全。此外,「設計及建造」建造模式令中建香港更能準確控制建築成本及縮短施工時間。以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A區)的工程項目爲例,中建香港於72小時内完成全部正式圖紙,及在7日內完成原需數月的圖紙審批流程。經過團隊的策劃和設計,工程項目已經成為同類防疫隔離中心設計的參考,也是感控設計方面的模範。

中建香港總經理孔祥兆

中建香港總經理孔祥兆表示:「在疫情下施工,對於中建香港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建築物料供應緊張、運輸、設計等多重困難,我們一共動員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建築工人以及生產工人超過190,000人次完成這兩項為全港新建和規模最大的檢疫項目。當中,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Site A)的工程項目更爲本港首個完工的「組裝合成」項目。憑藉團隊多年參與興建、營運大型項目以及推動應用建築新科技的經驗,我們克服困難成功交付高品質工程 ,標誌著公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竹篙灣防疫中心(第一期A及第三期B)的工程龐大,中建香港動用駐場生產工人、現場管理人及建築工人參與。

鑒於四所隔離中心的建設以防疫作為考慮,中建香港對中心整體及每間房間設計標準嚴謹,旨在減低病毒傳播或交叉感染機會。此外,中心亦考慮了多方面防疫因素,引入多項防感染措施,包括中心大樓按衞生安全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達至醫患分區,避免人流之間交叉感染。另外,每間房間採用W型渠與反虹吸閥設計,以經過優化的U型渠,將兩條排污管引到同一蓄水處,形成蓄水「雙保險」,並同時帶有反虹吸閥設計。通風管道、雙管道排污亦經過精心設計,以防止在沖厠時出現虹吸現象、保證有足夠空間稀釋污濁的空氣,避免潛在被污染的空氣再次進入房間,進一步減低病毒傳播風險。

中建香港以創新「組裝合成」技術興建竹篙灣及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 有效縮短施工時間,令隔離中心得以在短時間内投入服務。

為實現快速建造,滿足項目使用的緊迫性需求,中建香港把「組裝合成」建造技術引入是次工程,在工廠中預製獨立的建築組件運至工程現場後,通過可靠的連接拼裝而成整個建築物。此技術將傳統建造方式中大量現場作業工序轉移至標準化的工廠進行,有效節約了工期,同時可減少建造過程受天氣條件和施工場地限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組裝合成建造技術的應用,以及施工組織計劃、科學的現場管理、資源保障、與多個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等,使得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項目Site A及Site B完工期在合約工期基礎上再縮短10%。通過借鑒鯉魚門防疫隔離中心項目的寶貴經驗,竹篙灣防疫隔離中心工程預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整體預製化率達90%以上,團隊創新性地採用預製地下管廊、預製電掣房等,相比起現澆施工方式分別減少施工時間至少50%。走廊及樓梯亦採用相同方式建造,提高工程品質並減少了現場工序,亦提升了空間舒適度及美觀度,讓團隊分別用了73天(第一期B)、88天(第三期B)便完成整項建造工程。

這四項重要的抗疫工程展示了中建香港向來持守「慎微篤行,精築致遠」的核心價值。是次工程的順利進行亦有賴各方全力支援,而公司有幸能在香港抗疫工作上出一分綿力。未來,公司會繼續精益求精,務求以卓越品質交付工程,於艱難時刻仍以專業貢獻社會,並以建築本業推動本港建築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