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1世紀教育網上研討會 擁抱學習新常態

  •  
  •  
  •  

長時間停課為學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更讓教育工作者意識到推行網上教學以至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性。為助教師迎接教育新常態的挑戰與機遇,香港教育城、薯片叔叔共創社和英基學校協會早前攜手舉辦「擁抱學習新常態」網上研討會,請來本地和國際教育工作者,分享運用教育科技培育未來新一代的經驗。

「擁抱學習新常態」網上研討會

是次網上研討會邀得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先生薯片叔叔共創社始創人曾俊華先生致歡迎辭,並由國際科技教育研討會(ISTE)網上學習總監Ms Liz Miller Lee作主題演講。

鄭弼亮先生指,要推動創新教育長遠發展,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各界支持舉足輕重。教城期望未來繼續凝聚各界持份者,建立教師專業社群。他預告,教城將會邀請本地與海外專家於本年底舉行的「學與教博覽2020」中,分享「停課不停學」與網上教學的成效及挑戰,為教育界人士提供經驗分享平台。

曾俊華:要充分掌控混合學習的潛力

曾俊華先生認為,要充分掌控混合學習的潛力教學的理念、目標、課程和方法都要轉變,以全面培養學生的21世紀技能,助他們立足未來。而要成功實踐混合學習,校園之外的各個持份者亦需衷誠協作,包括決策者、教育界、商界、科技供應商、投資者和家長。Ms Liz Miller Lee在主題演講則分享,要擁抱學習新常態,教育界不但要將課堂移師線上,更要達致平等及共融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推動自主學習和促進回饋。

是次疫情突顯了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校重新定位學習模式、目標及效能,並為復課後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常態。在小學經驗分享環節中,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李安迪副校長分享了該校配合學習新常態的策劃及安排。復課後,校內將在上午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著重人與人互動的重要性,並鋪排自主學習活動延伸;下午則讓學生在家自主學習,配合線上導修。老師既可以加強照顧個別差異,亦有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浸信會天虹小學陳奕鑫課程發程主任則提到教師的角色轉移,學與教模式改變令教師由以往的「知識灌輸者」變成「知識共建者」。

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除此之外,當下的學習已不再局限於學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盡情吸收不同知識。同時,除了老師的角色有所轉移,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要隨著時代而改變。五邑鄒振猷學校鄭麗娟副校長認為,現時多媒體學習工具受學生歡迎,有助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參考年輕人喜歡的網上短片,以學生為中心出發製作課堂資源。而要立足於不明朗、多變的時代,學生的福祉(well-being)、價值觀、態度及品格特別重要。該校在疫情期間亦著重生命教育,以提升學生的抗逆力。

在中學經驗分享環節,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認為在學習新常態下,學生要重塑學習目標,教師亦要改變教學模式,讓實體及網上教學並行,例如可透過網上補課等方法,為教與學提供彈性。該校復課後會進行大型的學生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需要。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學務統籌(學習支援)及助理英文科主任梁靜巒老師指出,停課帶來發展混合式學習的契機,復課後學校可加快推動混合式學習,加強網上學習元素,重訂課程內容框架。而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課程發展統籌主任陳立禮老師則表示,資訊科技配套對推動混合學習而言至關重要。

研討會亦邀得來自國際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分享他們對學習新常態的看法。

Teachers Lead Tech 創辦人Ms Monika Katkutė強調,老師需持續學習,培養自身的創新和適應能力;教育工作者在培育學生的21世紀能力時,亦須掌握相關能力,以身作則。另外,英基學校協會(ESF)教學顧問Ms Trish Oliver從三方面分享何謂有效的混合教育︰混合教育是教師、學生和家庭間的協作和社交體驗;無論在網上和線下、同步(synchronous)與非同步(asynchronous)教學,又或課程與學生興趣之間,都需要取得平衡;以及讓師生建立關係,共同訂立學習目標,實踐自主學習。英基學校協會(ESF)教學顧問(中學)Mr Stewart Redden認為,電子學習應積極地讓學生投入,而理解他們的需要亦十分重要。他認為老師在擔當學習的促進者之時,也應為學生帶來啟迪。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