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建立彈性供應鏈3大法門

  •  
  •  
  •  

疫情過去兩年多影響全球社會,亦嚴重擾亂各類型供應鏈。預料疫情對供應鏈的挑戰不會驟然消失,未來或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逐步恢復。企業必須有策略地使用合適的科技才能解決供應鏈不穩的難題,當中就有三大方法幫助供應商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先進的分析功能

把商業智能(BI) 工具與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數據結合,可以幫助企業分析情況並能得出有價值見解,可更快應付各種突發情況。雖然企業可能已使用ERP數據來管理生產及庫存,但傳統ERP系統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幫助決策。

使用BI工具可助分析生產表現,包括整體設備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簡稱OEE)、運行效率、報廢率、產量、能源消耗、材料消耗和填充率等。如能掌握各項表現,將對提高供應鏈效率有莫大幫助。例如,可以查看貨車使用率及碼頭容量的數據,幫助改善物流。在燃料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如能發現這些數據之間的關係及差異,將意義重大。BI工具可助企業發掘更高效率的貨運方法,並分析準時足額(on-time-in-full,簡稱OTIF)的客戶貨運,以找出效率較低的部分。

進階分析還可以幫助企業分析長期的整合數據,更快速及更容易得出結果找出發生的原因,並使用診斷工具執行「假設」分析。業務分析可以評估庫存表現,與競爭對手及整個行業作對比,並根據過往的模式,模擬未來的購買模式及進一步修改產品組合。

三大方法幫助供應商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一個功能全面的系統

若企業使用多個系統,而系統間卻未能互相整合,反之一個全面的系統將能提升工作效率。若ERP系統能完全與供應鏈管理(SCM)軟件整合,將能幫助貨物運輸、支援多個承運商及比較價格等。一個功能強大ERP系統的好處遠勝SCM,因為企業可以連接所有業務元素,包括財務、工程及人力資源,並提供單一資訊來源,協助企業更輕鬆培訓新入職員工。

透過SCM和ERP,可以獲得包括具有追蹤、供應商庫存管理及預測功能的強大倉庫管理系統。使用簡便的手提設備掃描庫存以便管理倉庫,可大大縮短處理時間、提高準確程度及減少人手錯誤。

藉著ERP與SCM工具結合,可把計劃和工作調度、工作管理及銷售訂單管理連接起來。例如,可讓銷售團隊了解可供銷售的產品、客戶工作何時完成,或在客戶工作時需要的其他額外資訊。

隨時隨地存取資料

透過預測分析、實時數據、聯網機器及自動化技術,可及時發現和解決供應鏈潛在的問題。利用熟悉的科技(如流動設備)存取數據,可更有效節省倉庫處理及生產時間。存取這些數據可以讓企業更快速及輕鬆了解最新的庫存狀況,亦可根據關鍵指標和供應商實際交貨時間監察整體表現。其次,亦可藉此找出營運效率低的原因,重新調整庫存。

疫情期間,能隨時隨地存取重要業務數據非常關鍵。實時存取重要數據可協助主要員工決策,可於潛在問題一發不可收拾之前得到解決。支援雲端的ERP系統不僅縮短員工反應時間,還可實現客戶自助服務。借助雲端技術,企業不再局限於只為傳統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即使客戶在高爾夫球場上,而員工在旅途中(甚至在飛機上)回覆客戶,例如在配置產品時為他們即時報價。支援雲端平台的ERP可讓客戶建立、編輯及追蹤訂單及付款。這不僅在各方面節省時間,客戶亦可在智能電話上存取數據。

總而言之,企業要解決供應鏈不穩的難題,當中需要借助科技幫忙。擁有一個能結合商業智能及ERP等進階分析功能,且功能全面的系統,並能利用雲端隨時隨地存取資料以迅速回應客戶,方能讓供應鏈更具彈性,企業業務才能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Epicor亞洲區域副總裁鄧永泉

鄧永泉從事企業資源規劃軟件行業超過30年,對於亞洲區製造業和物流配送業的發展及數碼轉型,見解精闢獨到,尤其能助高級管理層員工作出明智決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