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s

Banking in 2035研究:氣候變化、經濟碎片化及可持續發展

  •  
  •  
  •  

人工智能 (AI) 及數據分析供應商SAS贊助Economist Impact進行一項有關銀行業未來發展的研究,名為「Banking in 2035: three possible futures」。該研究報告預測銀行業三大有可能面對的發展前境,探討未來的風險與機遇。

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結果提出銀行業在2035年有可能出現的三項情景。透過廣泛的桌面研究及專家訪問,Economist Impact得出以下分析結果:

  • 概述未來十年重塑銀行業市場環境的「大趨勢」。
  • 揭示由不同趨勢組合所產生的風險與機遇。
  • 強調銀行業發展的具體方式,以支援達至更公平、更合乎道德及更可持續的未來。
SAS贊助Economist Impact進行一項有關銀行業未來發展的研究,名為「Banking in 2035: three possible futures」。

在面對如氣候變化、經濟碎片化,以及普遍的經濟和社會不公等困境時,這項研究明確表示銀行業正面臨決定性的時刻。

SAS全球金融服務總監Alex Kwiatkowski表示:「銀行不僅有能力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更能提升全人類生活質素。透過善用創新科技,銀行可更目標為本,同時達至更高的目標和盈利能力。但若果銀行業未能全面擁抱科技,便會浪費能真正改變的黃金機會,更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SAS全球金融服務總監Alex Kwiatkowski


情景一:轉型後的銀行能否重獲公眾信任?

情景一展望於2035年的世界中,銀行利用數碼轉型重建其形象。屆時,銀行加強保護數據私隱及防止網絡詐騙的措施,並倡議以消費者為本的監管規則。銀行透過更高透明度的運作及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保護而提升其公眾信任,推動開放的銀行業務及合作夥伴關係,從而開發有利可圖的新產品。而數碼平台更可以個人化、度身訂造的方式讓客戶無縫地綜合管理其財務生活。

SAS欺詐及保安情報高級副總裁Stu Bradley表示:「消費者信任需要經年建立,卻可瞬間失去。隨著數碼化加速,銀行在應對不斷上升的風險時,與客戶建立「超個人化」 (Hyper-personalized) 的互動至關重要。在平衡客戶體驗及風險時,企業制定決策的方式,包括在整個客戶旅程中整合欺詐、風險及互動等,能有效降低成本及簡化銀行的 IT 基建,並同時提高收入和挽留客戶。」

情景二:銀行能否引領跨行業的氣候行動並推動綠色轉型?

情景二預計全球將在2035年致力氣候行動,當中減碳(decarbonization)成為能源、基建及交通運輸等領域的重中之重。屆時,城市已被重新規劃,以提高能源效益及氣候適應能力。而具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及綠色科技將成為新常態。

SAS高級副總裁、風險研究和定量解決方案總監Troy Haines表示:「銀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領導地位,將可於2050年前進一步推動更大的跨行業淨零排放 (net-zero emissions) 進程。而銀行業已從現時開始,進行更卓越的氣候風險數據分析、建模及管理。銀行透過提高模擬氣候風險情景的能力,以及了解氣候對其財務狀況及資產的潛在影響,協助推動綠色轉型並提高全球的氣候適應能力。」

情景三:銀行將如何在地緣政治破碎的環境中經營?

情景三描繪2035年的世界將充滿地緣政治爭議,為世界各地的經濟巨擎帶來利益分歧及多邊主義倒退。雙邊及地區協議已取代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由於各競爭對手推出相互替代的支付系統,加上數碼貨幣的興起,令全球金融體系解體。

Unconventional Ventures創辦人劉曦曼表示:「近期各大環球事件加速去全球化 (deglobalization),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現正困擾我們的驚人社會不平等現象。毫無疑問,銀行業及金錢是這一切的核心。我們每個人都能擔當不同的角色,即時行動,推動一個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續的未來。」


  •  
  •  
  •  

benny

Benny Yeung ~ 企業IT傳媒人,經常四周穿梭科技巨企及論壇,熱愛探討新商機。性格貪玩,但喜歡閱讀沉悶的企業賺蝕數字,最重視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