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Case Study

告別排隊等候之苦 創新科技將顛覆飛行旅遊體驗

  •  
  •  
  •  

在過去數十年,零售業一直被視為推動科技革新、提升顧客體驗的先驅。相對而言,基於安全考慮、新法例和所牽涉的規模具大等因素,航空公司和機場一直以來都須以較慢的速度推動和發展創新。但隨著旅客數量快速增長,航空業需要加速革新,以應對超出容量負荷這個更迫切的挑戰。

 

然而,單靠建造新跑道和客運大樓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解決機場容量問題的關鍵在於採用創新科技改變人們飛行和在機場移動的方式。

 

告別漫長的排隊等候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新增旅客使用機場,機場必須縮短旅客排隊和等待的時間,以保持人群流動。生物辨識技術將對此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德國漢莎航空最近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進行試驗,利用設有攝影鏡頭的自助登機門拍攝乘客容貌,同時配合美國海關提供的數據庫,實時識別乘客身份,成功在 20 分鐘內讓 350 名乘客登上 A380 客機。

 

亞洲許多機場已在使用某種形式的生物辨識掃瞄技術以加速乘客處理過程,如新加坡樟宜機場。在不久將來,這種技術將會整合至所有接觸點,包括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托運、出入境檢查以至登機,除了免卻實體機票、護照和排隊的需要,同時提升保安。

排隊上飛機向來是困擾旅客的一大問題。

 

無行李旅遊

 

另一項能大大改善旅客體驗的創新為「無行李旅遊」,即航空公司或機場借助雲端技術,為旅客提供點到點的行李託運。 這不僅方便長者等有需要的旅客,同時有助機場節省進行行李檢查所需的空間。

 

有企業通過採用雲端技術,實現在機場外的地點,如郵輪碼頭和酒店等,為旅客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托運。我們相信,機場和航空公司如何在旅客整個旅程中互相整合和協作將會是實現「無行李旅遊」的關鍵。

 

在機場以外處理行李托運是解決人流的一大措舉。

雲端技術和機械人的運用

 

與此同時,雲端技術還有助減少機場中的航空公司所需要的設施數量,節省航空公司資源及騰出客運大樓的空間。而香港國際機場採用 iCUSS 流動智能登記櫃位,讓旅客能在不同位置辦理登機手續,提供更方便快捷體驗,亦同時協助航空公司節省昂貴的網絡成本和資源。

 

縱使機械人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人手,但世界各地的許多機場和航空公司正積極試用智能機械人為旅客提供資訊和協助,並提升旅客體驗,包括荷蘭皇家航空推出的 Care-E  機場機械人,能助年長或行動不便的旅客搬運行李,並在登機閘口更改時為旅客提供指示。

 

今天,機場和航空公司必須投資於創新科技,以解決機場容量的限制。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亞洲將會成為未來十年乘客增長的中心 —— 預計到 2035 年亞洲航線每年載客量將增加 18 億人[1]。展望未來,我們相信亞洲將領導旅遊科技的創新發展,而亞洲旅客將會是最大的受惠者。

[1] IATA’s ‘20-Year Air Passenger Forecast’, https://www.iata.org/pressroom/pr/Pages/2016-10-18-02.aspx

 

作者:Sarah Samuel 為Amadeus 亞太區機場 IT 主管 ,負責發展亞太區的機場 IT 業務,管理 Amadeus 機場部門的銷售、解決方案設計、交付和營運等方面。

 

 


  •  
  •  
  •  

Chris

Chris Wong,主修新聞傳理,曾任職調查公司,細心發掘數據及真相,所有事情皆由微小因素所連繫。